中药材 蒌油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蒌油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蒌油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蒌叶油(《纲目拾遗》)。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X酱之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
功效与作用:《纲目拾遗》:治手足红肿或疼,以蒌叶油揉擦,用布包裹。滴耳治耳痛。刀伤刺伤,以棉花浸蒌油贴裹伤处。又治背痈及疖毒,贴之,初起者即解散,已成即速溃脓。亦可敷贴杨梅毒疮、漏痔。
出处:《纲目拾遗》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蒌叶油(《纲目拾遗》)。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之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
汉语拼音:Lóu Yóu
功效与作用:《纲目拾遗》:"治手足红肿或疼,以蒌叶油揉擦,用布包裹。滴耳治耳痛。刀伤刺伤,以棉花浸蒌油贴裹伤处。又治背痈及疖毒,贴之,初起者即解散,已成即速溃脓。亦可敷贴杨梅毒疮、漏痔。"
出处:《纲目拾遗》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蒌叶油。
英文名:Betel Pepper oil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之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
化学成分:叶含酚性物 82.8%及非酚性物 17.2%,其酚性物主要为胡椒酚(chavicol),萎叶酚(chavibetol)以及烯丙基儿茶酚(allylcateChOl)。此外,叶尚含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丙氨酸(alanine),精氨酸(arginine),羟丁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甲硫氨酸(methionine),缬氨酸(va-line),酪氨酸(tyrosine)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等氨基酸以及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草酸(oxal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其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香荆芥酚(carvacrol),丁香油酚(eugenol),胡椒酚,烯丙基儿茶酚,对聚伞花素(P-cymene),1,8-桉叶素(cineol),丁香油酚甲醚(eugenol methylether),丁香烯(cayophyllene),荜澄茄烯(Cadinen),萎叶酚乙酸酯(chavi-betol acetate),烯丙基儿茶酚二乙酸酯(allylcatechol diacetate)。萎叶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汉语拼音:Lóu Yóu
原形态:蒟酱 藤本,长达数米。枝梢近木质,茎无毛,常绿,攀援,节上常生根。叶互生,大而厚,纸质至革质,背面及嫩叶脉上有密细腺点;叶柄长2-5cm,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片阔形至卵状长圆形,上部的有时为椭圆形,长7-15cm,宽5-11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上部的有时钝圆,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背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脉7条,最上1对通常对生,少有互生,离基0.7-2cm从中脉发出,余者均基出,网状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开花时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稀倒卵殂,近无柄,盾状,直径1-1.3mm;雄蕊2,花药肾形,2裂,花丝粗,与花药等长或较长;雌花序长约3-5cm,于果期延长,直径约10mm,花序轴密被毛,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中并与其合生,先端被柔毛,柱头通常4-5,披针形,长约0.6mm,被绒毛。浆果,先端稍凸,有绒毛,下部与花轴合生成为一柱状、肉质、带红色果穗。花期5-7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湿森林中。
性味:辛;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搽、滴耳;或以消毒棉球蘸擦或敷贴。
功效与作用:活血消肿;止痛。主痈肿;耳痛;跌打损伤;梅毒;痔漏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治手足红肿或疼,以蒌叶油揉擦,用布包裹。滴耳治耳痛。刀伤伤,以棉花浸蒌油贴裹伤处。又治背痈及疖毒,贴之,初起者即解散,已成即速溃脓。亦可敷贴杨梅毒疮、漏痔。
归经:肝经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性状:性状鉴别 为无色至淡绿色的油状液体气芳香,味辛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蒌油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