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粟米

汉语拼音:Sù Mǐ Cǎo 别名:地麻黄、地杉树、鸭脚瓜子草 性味:淡;涩;性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粟米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粟米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华本草》

粟米草的功效_粟米草的用量和禁忌_粟米草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地麻黄、地杉树、鸭脚瓜子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ollugo pentaphylla L.2.Mollugo oppositifolia L.

药材基源:为粟米草科植物粟米草或簇花粟米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1.-谷甾醇(β-sito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粟米草精醇(mollugogenol)A、B、D,L-鼠李糖基-D-葡萄糖基粟米草精醇(L-rhamnopyrano-syl-D-glucopyranosyl mollugogenol)A,牡荆素(vitexin),圣草素(eriodictyol),芹菜定-5-O-葡萄糖甙(apigenidin-5-0-glucoside),蹄纹天竺素-3,5-二-O-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5-di-O-glucosi-de),粟米草素(mollupentin),6-C-β-D-吡喃木糖基-8-C-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芹菜素(6-C-β-D-xylopyranosyl-8-C-α-L-ara-binopyranosylapigenin)。

汉语拼音:Sù Mǐ Cǎo

原形态:1.一年生草本,高10-30cm,全体无毛。茎铺散,多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茎生叶常3-5片轮生或对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5-3cm,宽3-7mm;叶柄短或近无柄。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柄长2-6mm;萼片5,宿存,椭圆形或近圆形;无花瓣;雄蕊3;子房上位,心皮3。蒴果卵圆形或近球形,长约2mm,3瓣裂。种子多数,肾形,黄褐色,有多数瘤状突起。花果期8-9月。
2.与粟米草的区别在于:叶片匙形、线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2.5cm,宽3-6mm,基部狭长,先端钝或急尖,边缘中部以上有疏离小齿。花簇生;种子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具假种皮和种阜;宿萼稍长于果实。

生态环境:1.生阴湿处或田边。
2.草生于旷野或海岸沙地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山东以南至西南。
2.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

性味:淡;涩;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塞鼻。

功效与作用:清热化湿;解毒消肿。主腹痛泄泻;痢疾;感冒咳嗽;中暑;皮肤热疹;目赤肿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药禁忌:《贵州民间药物》:忌辣椒、烧酒及姜、葱。

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粟米草,江西田野中有之。铺地细茎似篇蓄而瘦,有节;三四叶攒生一处;梢端时间开小黄花如粟,近根色淡红;根亦细韧。根据以上记载及其附图,所述与今粟米草相符。

注意:《贵州民间药物》:"忌辣椒、烧酒及姜、葱。"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四月飞、瓜仔草、瓜疮草

药材基源:番杏科粟米草属植物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 L.[M. stric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汉语拼音:Sù Mǐ Cǎo

性味:淡,平。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塞鼻或敷患处。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腹痛泻泄,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粟米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