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天花粉

汉语拼音:Tiān Huā Fěn 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天花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天花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天花粉的功效_天花粉的用量和禁忌_天花粉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

英文名:Mongolian Snakegourd Root, Snakegourd Roo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T. roswthornii Harms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及中华栝楼的根。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10-20cm长段,粗大者可再切对开,晒干。用唷黄熏白。

化学成分:1从鲜根汁中分离出天花粉蛋白(TCMLIBicho-santhin)[1]。还得到多种氨基酸:α羟甲基丝氨酸(α-hydrox-ymethyl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瓜氨酸(thri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缬氨酸(val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鸟氨酸(ornithine)以及肽类(peptide),核糖(ribose),木糖(xylose),阿拉伯糖(arabinose),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2]等;根含具有隆血糖作用的多糖;栝楼根多糖(TCMLIBichosan)A,B,C,D,E[3];根茎含具有抗癌和免疫活性的多糖,系由葡萄糖,半乳糖,果糖(fructose),甘露糖(mannose),木糖和小量蛋白质组成[4]。鲜根还含7-豆甾烯-3β-醇(stigmasta-7-豆甾烯-3β-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stigmasta-7-en-3β-3-O-β-D-glucopyranoside),泻根醇酸(bryonolic acid),葫芦苦素(cucur-bitacin)B及D、23,24-二氢葫芦苦素(23,24-dihydrocucurbitacin)B[5].

汉语拼音:Tiān Huā Fěn

原形态:攀援藤本,长可达10m。块根圆柱状,肥厚,富含淀粉。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10cm,具纵条纹,被条柔毛;卷须3-7分歧,被柔毛;叶片低质,轮廓近圆形或近心形,长宽均约5-20cm,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基部心形,弯缺深3-4cm,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太花序长10-20cm,粗壮,具纵棱及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cm,小花梗长约3mm,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3)cm,宽1-2cm,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cm,先端扩大,径约10mm,中、下部径约5mm,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cm,宽3-5mm,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约20mm,宽约18mm,先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2mm,径约4mm,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cm,被柔毛;花萼筒圆形,长2.5cm,径1.2cm,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cm,花柱长2cm,柱头3。果实椭圆形,压扁,长11-16mm,宽7-12mm,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资源分布: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安阳花粉。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锤形或瓣块状,长8-40cm,直径2-5cm。外皮黄桂冠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刮去后较光滑,黄白色,有横皱纹及残留栓皮斑埠,纵剖面可见黄色纵条纹。质坚实,断面淡黄白色,粉性,导管孔明显,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
中华栝楼根 去皮者浅灰黄色至棕共同色,断面淡灰黄色,粉性稍差;具皮者显灰棕色,有网状皱纹。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栝楼 木栓层为14-20列木栓细胞,黄色。皮层有1-4列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三环,石细胞长方形、椭圆形或多角形,长至180μm,直径至14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浓。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各家论述:1.成无己:栝萎根,润枯燥者也。加之则津液通行,是为渴所宜也。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楼根之苦,以生津液。
2.《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3.《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1.《得配本草》:胃虚湿痰,亡阳作渴,病在表者禁用。
2.《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3.《本草汇言》:汗下之后,亡液而作渴者不可妄投;阴虚火动,津液不能上承而作渴者,不可概施。
4.《木经逢原》:凡痰饮色白清稀者,忌用。

归经:归肺;胃经

出处:出自《雷公炮制论》。
1.《唐本草》:今用栝楼根作粉,如作葛粉法,洁白美好。
2.《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其捣细澄粉之法,《千金方》已言之。今吾嘉人颇喜制之,载入邑乘,视为土产之一。法于冬月掘取萎根,洗尽其外褐色之皮,带水磨细,去滓澄清,换水数次,然后曝干,晶莹洁白,绝无纤尘,沸汤沦服,虽稠滑如糊而毫不粘滞,秀色鲜明,清澈如玉,与其它市品

性状:性状鉴别 锤形或瓣块状,长8-40cm,直径2-5cm。外皮黄桂冠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刮去后较光滑,黄白色,有横皱纹及残留栓皮斑埠,纵剖面可见黄色纵条纹。质坚实,断面淡黄白色,粉性,导管孔明显,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

炮制:拣去杂质,大小块分开,用水泡约六成透,捞出,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或用水洗净,捞出,晒至极干,捣成小块。

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栝楼根(《本经》),蒌根(《雷公炮炙论》),白药(《本草图经》),瑞雪(《纲目》),天瓜粉(《重庆堂随笔》),花粉(《增订伪药条辨》),屎瓜根(《四川中药志》),栝蒌粉、蒌粉(《药材学》)。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段,粗大者再纵切为两,晒干。然后撞去外表的黄色层使成白色;或用硫黄熏白。

汉语拼音:Tiān Huā Fěn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

性味:甘苦酸,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用于引产:对中期妊娠、死胎、过期流产的引产具有疗效高、方法简便、出血少等优点。制剂与用法:㈠注射用天花粉:注射前先用生理盐水将天花粉稀释至每毫升含2微克的浓度,取0.05毫升注射于前臂屈侧皮内,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如属阴性者可深部肌肉注射0.2毫克天花粉作试探试验,观察2小时如无反应,即可深部肌肉注射5~8毫克。据2000例左右中期妊娠、死胎、过期流产的引产观察;成功率达95%左右,其中死胎引产效果更为突出。平均引产时间:中期妊娠一般在6天左右,死胎在3~5天以内。注射后通常在6~8小时出现发热、头痛、咽喉痛、关节酸痛、颈项活动不利等副作用,局部出现疼痛及红斑;少数发生皮疹,恶心呕吐;个别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胸闷,气急,腹胀,肝脾肿大,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反应重者须及时抢救,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一般轻度反应可在2~3天后自行消失,用异丙嗪处理后能减轻。对心、肝、肾疾病伴功能不良,严重贫血及精神病患者慎用。㈡取天花粉1克、猪牙皂粉0.5克,加水调成糊状,纱布包扎,放入阴道后穹窿处,经24小时能迫使中期妊娠、死胎、过期流产、葡萄状眙块等自然排出。一般出血不多,痛苦不大,经过顺利。应用147例,成功率达93.2%。㈢取花粉素70~80毫克,牙皂素40毫克混匀装入胶囊。用时取1粒放入阴道后穹窿。一般经12~24小时出现畏寒、发烧、关节疼痛等副作用,约持续2天左右。上药后4小时测体温、脉搏、血压,如体温超过38.5℃或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应即予脱敏、对症处理,以免意外。用药期间宜多饮水。一般在3~6天内可自然分娩。观察1046例;1次成功973例,成功率为93%。但㈡㈢两法副作用严重,现少采用。

归经:入肺、胃经。

出处:《雷公炮炙论》

附方:①治百合病渴: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永类钤方》)

性状: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皱缩不平,具有陷下的细根痕迹。质结实而重,粉质,不易折断。纵剖面白色,有黄色条状的维管束;横断面白色,散有淡棕色导管群条痕。气微,味淡后微苦。以色洁白、粉性足、质细嫩、体肥满者为佳;色棕、纤维多者为次。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安阳花粉"。

炮制:拣去杂质,大小块分开,用水泡约六成透,捞出,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或用水洗净,捞出,晒至极干,捣成小块。

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辞典》

别名:栝楼根(《本经》),蒌根(《雷公炮炙论》),白药(《本草图经》),瑞雪(《纲目》),天瓜粉(《重庆堂随笔》),花粉(《增订伪药条辨》),屎瓜根(《四川中药志》),栝蒌粉、蒌粉(《药材学》)。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段,粗大者再纵切为两,晒干。然后撞去外表的黄色层使成白色;或用硫黄熏白。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双边栝楼的根,在广西地区亦作天花粉使用。植物形态详栝楼子条。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

性状鉴别: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皱缩不平,具有陷下的细根痕迹。质结实而重,粉质,不易折断。纵剖面白色,有黄色条状的维管束;横断面白色,散有淡棕色导管群条痕。气微,味淡后微苦。以色洁白、粉性足、质细嫩、体肥满者为佳;色棕、纤维多者为次。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安阳花粉。

性味:甘苦酸,凉。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纲目》:甘微苦酸,微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功效与作用: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
①《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②《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
③《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
④《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⑤《本草蒙筌》:治偏疝。
⑥《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
⑦《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
⑧《现代实用中药》: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②《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③《本草汇言》:汗下之后,亡液而作渴者不可妄投;阴虚火动,津液不能上承而作渴者,不可概施。
④《本经逢原》:凡痰饮色勺清稀者,忌用。
⑤《得配本草》:胃虚湿痰,亡阳作渴,病在表者禁用。

归经: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心、脾、胃、小肠五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

出处:《雷公炮炙论》

附方:①治百合病渴: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永类钤方》)
②治大渴:深掘大栝蒌根,厚削皮至白处止,以寸切之,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经五日,取出烂舂碎研之,以绢袋滤之,如出粉法干之。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差,止。(《千金方》)
③治消渴,除肠胃热实:栝蒌根、生姜各五两,生麦门冬(用汁)、芦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上五味细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
④治黑疸危疾:瓜蒌根一斤,捣汁六合,顿服,随有黄水从小便出,如不出,再跟。(《简便单方》)
⑤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并黄:生栝蒌根捣取汁二合,蜜一大匙,二味暖相和,分再服。(《广利方》)
⑥治虚热咳嗽:天花粉一两,人参三钱。为末,每服一钱,米汤下。(《濒湖集简方》)
⑦治痈未溃:栝楼根、赤小豆等分。为末,醋调涂之。(《证类本草》)
⑧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天花粉一两,贝母五钱,鸡蛋壳十个。研面,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⑨治痈肿:栝蒌根,苦酒熬燥,捣筛之。苦酒和涂纸上摊贴。(《食疗本草》)
⑩治乳头溃疡:天花粉二两,研末,鸡蛋清调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产后吹乳,肿硬疼痛,轻则为妒乳,重则为乳痈:栝蒌根一两,乳香一钱。为末,温酒调下,每服二钱。(《永类钤方》)
⑿治天泡疮: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苷济方》)
⒀治杨梅天泡:天花粉、川芎各四两,槐花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淡姜汤下七、八十丸。(《简便单方》)
⒁治跌打损伤,胸膛痛疼难忍,咳嗽多年不止:天花粉不拘多少,每服二钱,用石膏豆腐卤调服。(《滇南本草》)
⒂治疮疹入眼成翳:栝蒌根半两,蛇皮二钱。上同为细末,用羊肝一个,批开,入药末二钱,麻缠定,米泔煮熟,频与食之。未能食肝,乳母多食。(《阎氏小儿方论》)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国药典》

英文名:RADIX TRICHOSANTHIS

药材基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erms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汉语拼音:Tiān Huā Fěn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无臭,味微苦。

性味:甘、微苦,微寒。

用法用量:10~15g。

功效与作用: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药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归经:归肺、胃经。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无臭,味微苦。

炮制: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天花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