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地黄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地黄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国药典》
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菸根
英文名:RADIX REHMANNIAE
药材基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汉语拼音:Dì Huán
性状鉴别: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生地黄:甘,寒。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9~15g。
功效与作用: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归经:归心、肝、肾经。
性状: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9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摘录出处④: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地黄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