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金箔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金箔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金箔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金薄(《药性论》)
药材基源: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原形态:自然金,又名:生金(陶弘景)。
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但很少见,常见的为颗粒状或桐枝状的集合体。颜色金黄。条痕为光亮的金黄色,具极强的金属光泽。不透明。锯齿状断口。硬度2.5~3。比重15.6~18.3(纯金为19.3)。富延展性。有高度的传热及导电性。不溶于酸,能溶于王水。在空气中极稳定。
自然金通常分为脉金(山金)和砂金两种,脉金产于石英脉中,砂金产于冲积层中。
性味:辛苦,平。
①《本草汇言》:味辛,气寒,有毒。
②《本经逢原》:无毒。
③《本草求真》:辛,平。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药挂衣。外用:研末撒。
功效与作用:镇心,安神,解毒。治惊痫,癫狂,心悸,疮毒。
①《药性论》:主小儿惊伤,五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
②《海药本草》:主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主利五藏邪气,补心,并入薄于丸、散服。
③《本草蒙筌》:除邪杀毒,却热驱烦,安魂魄,养精神,坚骨髓,和血脉,禁癫狂疾走,止惊悸风痫。幼科药作锭丸,必资此以为衣饰。
④《本草经疏》:磨细屑,挑开疔疮头上,没入,能拔疔根。
⑤《本草再新》:舒肝气,定心智,安魂魄,滋肾水,行经络,利关节,破积消疽,治小儿惊痫、痘疮诸毒。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太清法》云,金性本刚,服之伤肌损骨。惟作箔入药,可为镇心安神之用。如或止因心气虚以致神魂不安,并无惊邪外入者,当以补心安神为急,而非金箔所能定矣。
②《本经逢原》:可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然须为箔,庶无重坠伤中之患。紫雪方用赤金叶子煎水,取制肝降痰逆也。若成块锭金及首饰之类,非特无味,且有油腻,良非所宜。
③《会约医镜》:金箔,能镇心辟邪。治癫狂惊悸,安魂魄,定风痫,坠痰涎,降邪火。凡邪盛于上,宜清宜降者,皆所当用。若阳虚气陷,滑泄清寒者,俱当避之。生金有毒,即箔亦不可多服。
用药禁忌:阳虚气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归经:入心、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出处:《本草蒙筌》
附方:①治心脏风邪,恍惚狂言,意志不定:金箔二百片,腻粉半两。用新小铛子,中先布金箔,逐重用粉隔之,然后下牛乳一小盏,用文火煎至乳尽,金箔如泥,即于火上焙干,研为末,蒸饼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食后新汲水下。(《证治准绳》金箔丸)
②治风邪发狂:金箔一百片,丹砂(研)、龙脑(研)、牛黄(研)、珍珠末、琥珀末、犀角末各半两。上七味,将六味同再研匀。以鼎子一个,铺一重金箔了,掺一重药末,次第铺盖了,用牛乳三升,于鼎上浇之,以慢火煨令乳汁尽成膏为度。每服取皂角子大,薄荷汤化服之。(《圣济总录》金箔煎)
③治癫痫惊悸,怔忡气郁,一切痰火之疾:西珀、天竺黄、朱砂各五钱,胆星一两,牛黄、雄黄、珍珠各二钱,麝香五分。蜜丸,每两作三十丸,金箔为衣,薄荷汤下一丸。(《沈氏尊生书》金箔镇心丸)
④治小儿食痫,坠痰涎:金箔五片(细研),腻粉三钱,甘遂一分(煨微黄,捣为末)。上药相和研令匀,以枣瓤和作剂子,以五片金箔裹上,更著湿纸裹,痘一痨性热龋候冷,取研,丸如绿豆大。每服以人参汤下二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金箔丸)
⑤治耳脓水:白矾、胭脂各半两,金箔七片。上同研细,日三度掺在耳内,每用半字。(《补要袖珍小儿方论》金箔散)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金薄、金页
英文名:Native gol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tive Gold
药材基源: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化学成分:主要为自然金(Au),常含有少量银(Ag)、铜(Cu)等其他金属元素。
汉语拼音:Jīn Bó
原形态: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但很少见,常见的为颗粒状或树枝状的集合体。颜色金黄。条痕为光亮的金黄色。具极强的金属光泽。不透明。锯齿状断口。硬度2.5-3。比重15.6-18.3(纯金为19.3)。富延展性。有高度的传热及导电性。不溶于酸,能溶于王水。在空气中极稳定。
生态环境:自然金分脉金(山金)和砂金两种。脉金产于石英脉 中及硫化物矿脉等热液脉中。沙金系古河床及现代河床涧谷中沙砾堆积夹杂的金沙,为脉金从其母岩中分离后冲淤聚集者。
资源分布:我国多数地区有产,其中原生矿床以山东等地着称,砂金矿以金沙江、黑龙江和湖南沅水流域分布最多。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本品通常呈正方形薄片状,夹于面积相同的薄纸层中。淡金黄色。表面平坦,但具微细皱纹。不透明。具强金属光泽。质薄,易漂浮,并易皱折而破裂。气、味皆无。以完整、色亮黄、质菲薄、易漂浮者为佳。
2.商品规格 商品通常切成正方形,按其面积大小不同,分为6种规格:第1种为93.3mm2;第2种为83.3mm2;第3种为55mm2;第4种为44.5mm2;第5种为34mm2;第6种为27.5mm2。
性味:辛;苦;平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药挂衣。外用:研末撒。
功效与作用:镇心;安神;解毒;平肝。主惊痫;癫狂;心悸;疮毒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太清法》云,金性本刚,服之伤肌损骨。惟作箔入药,可为镇心安神之用。如或止因心气虚以致神魂不安,并无惊邪外入者,当以补心安神为急,而非金箔所能定矣。
2.《本经逢原》:可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然须为箔,庶无重坠伤中之患。紫雪方用赤金叶子煎水,取制肝降痰逆也。若成块锭金及首饰之类,非特无味,且有油腻,良非所宜。
3.《会约医镜》:金箔,能镇心辟邪。治癫狂惊悸,安魂魄,定风痫,坠痰涎,降邪火。凡邪盛于上,宜清宜降者,皆所当用。若阳虚气陷,滑泄清寒者,俱当避之。生金有毒,即箔
用药禁忌:阳虚气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归经:心;肝;肺经
出处:出自《本草蒙筌》。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通常呈正方形薄片状,夹于面积相同的薄纸层中。淡金黄色。表面平坦,但具微细皱纹。不透明。具强金属光泽。质薄,易漂浮,并易皱折而破裂。气、味皆无。以完整、色亮黄、质菲薄、易漂浮者为佳。
注意:阳虚气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金薄、金页
英文名:Native gol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tive Gold
药材基源: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化学成分:主要为自然金(Au),常含有少量银(Ag)、铜(Cu)等其他金属元素。
汉语拼音:Jīn Bó
原形态: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但很少见,常见的为颗粒状或树枝状的集合体。颜色金黄。条痕为光亮的金黄色。具极强的金属光泽。不透明。锯齿状断口。硬度2.5-3。比重15.6-18.3(纯金为19.3)。富延展性。有高度的传热及导电性。不溶于酸,能溶于王水。在空气中极稳定。
生态环境:自然金分脉金(山金)和砂金两种。脉金产于石英脉 中及硫化物矿脉等热液脉中。沙金系古河床及现代河床涧谷中沙砾堆积夹杂的金沙,为脉金从其母岩中分离后冲淤聚集者。
资源分布:我国多数地区有产,其中原生矿床以山东等地着称,砂金矿以金沙江、黑龙江和湖南沅水流域分布最多。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本品通常呈正方形薄片状,夹于面积相同的薄纸层中。淡金黄色。表面平坦,但具微细皱纹。不透明。具强金属光泽。质薄,易漂浮,并易皱折而破裂。气、味皆无。以完整、色亮黄、质菲薄、易漂浮者为佳。
2.商品规格 商品通常切成正方形,按其面积大小不同,分为6种规格:第1种为93.3mm2;第2种为83.3mm2;第3种为55mm2;第4种为44.5mm2;第5种为34mm2;第6种为27.5mm2。
性味:辛;苦;平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药挂衣。外用:研末撒。
功效与作用:镇心;安神;解毒;平肝。主惊痫;癫狂;心悸;疮毒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太清法》云,金性本刚,服之伤肌损骨。惟作箔入药,可为镇心安神之用。如或止因心气虚以致神魂不安,并无惊邪外入者,当以补心安神为急,而非金箔所能定矣。
2.《本经逢原》:可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然须为箔,庶无重坠伤中之患。紫雪方用赤金叶子煎水,取制肝降痰逆也。若成块锭金及首饰之类,非特无味,且有油腻,良非所宜。
3.《会约医镜》:金箔,能镇心辟邪。治癫狂惊悸,安魂魄,定风痫,坠痰涎,降邪火。凡邪盛于上,宜清宜降者,皆所当用。若阳虚气陷,滑泄清寒者,俱当避之。生金有毒,即箔亦不可多服。
4.《药性论》:主小儿惊伤,五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
5.《海药本草》:主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主利五藏邪气,补心,并入薄于丸、散服。
6.《本草蒙筌》:除邪杀毒,却热驱烦,安魂魄,养精神,坚骨髓,和血脉,禁癫狂疾走,止惊悸风痫,幼科药作锭丸,必资此以为衣饰。
7.《本草经疏》:磨细屑,挑开疔疮头上,没入,能拔疔根。
8.《本草再新》:舒肝气,定心智,安魂魄,滋肾水,行经络,利关节,破积消疽,治小儿惊痫、痘疮诸毒。
用药禁忌:阳虚气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归经:心;肝;肺经
出处:出自《本草蒙筌》。
附方:①治心脏风邪,恍惚狂言,意志不定:金箔二百片,腻粉半两。用新小铛子,中先布金箔,逐重用粉隔之,然后下牛乳一小盏,用文火煎至乳尽,金箔如泥,即于火上焙干,研为末,蒸饼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食后新汲水下。(《证治准绳》金箔丸)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通常呈正方形薄片状,夹于面积相同的薄纸层中。淡金黄色。表面平坦,但具微细皱纹。不透明。具强金属光泽。质薄,易漂浮,并易皱折而破裂。气、味皆无。以完整、色亮黄、质菲薄、易漂浮者为佳。
注意:阳虚气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金箔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