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山驴

汉语拼音:Shān Lǘ Gǔ 别名:山驴子骨、鬣羚、苏门羚 性味:《四川中药志》:辛咸,温,无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山驴骨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山驴骨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山驴骨的功效_山驴骨的用量和禁忌_山驴骨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骨胳。猎得后,剥皮,取骨胳,剔尽残肉,挂通风处凉干。

汉语拼音:Shān Lǘ Gǔ

原形态:鬣羚,又名:驴羊(《广志》),山驴(《唐本草》),苏门羚、山羊、明鬃羊。

资源分布:分布甘肃、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贵州、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四川。

性味:《四川中药志》:"辛咸,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出处:《四川中药志》

性状:主要为四肢骨,骨长而粗壮,常带有蹄子。前后肢皆有3节组成,各节微弯曲。前肢上节与中节,各长约26厘米,下节较细短。后肢上节长约30厘米,中节长35厘米,下节亦较短小。外表灰白色,骨质不甚沉重。断面灰白,不透明,髓腔空虚,油质不重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实有热者慎用,孕妇忌服。"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山驴子骨、鬣羚、苏门羚

药材基源:偶蹄目牛科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ilneedwardsi David,以骨骼入药。

汉语拼音:Shān Lǘ Gǔ

资源分布:四川、西藏。

性味:辛、咸,温。

用法用量:3~5钱,泡酒或炖汤服。

功效与作用:主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摘录出处④:

摘录:《辞典》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骨胳。猎得后,剥皮,取骨胳,剔尽残肉,挂通风处凉干。

原形态:鬣羚,又名:驴羊(《广志》),山驴(《唐本草》),苏门羚、山羊、明鬃羊。
身长1.4~1.7米,尾长9~11厘米,肩高约1.1米;体重90~150公斤。形似小驴。耳狭长而钝尖。吻端裸露。具眶下腺。颈背有鬣毛。雌雄都有角,雄者较大,角长13~23厘米,基部粗而先端尖,除尖端外,均有狭窄的横棱,角质坚实,黑色。全身黑色稍带棕色,毛上段多黑色,毛根灰白色。耳廓内及下唇白色。尾尖黑色。一般个体的毛色变异很大。
栖于高山岩崖的地方。行动灵活,善于在高山裸岩活动。清晨觅食,喜食菌类。9~10月交配,怀孕期8个月,每胎产1仔。

资源分布:分布甘肃、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贵州、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四川。

性状鉴别:主要为四肢骨,骨长而粗壮,常带有蹄子。前后肢皆有3节组成,各节微弯曲。前肢上节与中节,各长约26厘米,下节较细短。后肢上节长约30厘米,中节长35厘米,下节亦较短小。外表灰白色,骨质不甚沉重。断面灰白,不透明,髓腔空虚,油质不重

性味:《四川中药志》:辛咸,温,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功效与作用:《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体实有热者慎用,孕妇忌服。

出处:《四川中药志》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山驴骨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