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破布

汉语拼音:Pò Bù Cǎo 别名:土石蚕、冬虫草、水苏、麻布草、野甘露、折根药、猫猫菜 性味:味淡;微苦;性凉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破布草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破布草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破布草的功效_破布草的用量和禁忌_破布草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土石蚕、冬虫草、水苏、麻布草、野甘露、折根药、猫猫菜

英文名:Herb of Kweiyang betony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chys kouyangensis (Vaniot) Dunn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西南水苏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汉语拼音:Pò Bù Cǎo

原形态:多年生上升草本。茎高约50cm,基部平卧,多分枝,在棱及节上被刚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cm,被刚毛;叶片三角状心形,长约3cm,宽约2.5cm,基部心形,两面被刚毛。轮伞花序具5-6花;彼此远离;小苞片条状披针形,常早浇;花萼倒圆锥形,连齿长6mm,外被小刚毛,10脉,齿5,正三角形,先端具刺尖头;花冠浅红色至紫红色,长约1.5cm,花冠筒内具毛环,檐部二唇形,上唇直伸,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花盘杯状,具圆齿。小坚果卵球形,无毛。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空地及潮湿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鞋于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味淡;微苦;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拔毒止痒。主赤;白痢;疮疖;附骨疽;湿疹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
2.《云南中草药》: 治疮疖,骨髓炎,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3.《广西药植名录》:根:治肺结核。

归经:归脾;心经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摘录出处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野甘露

药材基源:唇形科破布草Stachys kouyangensis (Van.)Dunn,以全草入药。

汉语拼音:Pò Bù Cǎo

资源分布: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微苦、咸,寒。

用法用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功效与作用:消炎解毒,排脓。主治疮疖,骨髓炎。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土石蚕、冬虫草、水苏(《广西药植名录》)。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野甘露的全草或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Pò Bù Cǎo

原形态:野甘露,又各:西南水苏。

资源分布:生于旷野潮湿草地。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性味:《云南中草药》:"咸微苦,凉。"

功效与作用:①《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治疮疖,骨髓炎,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出处:《云南中草药》

摘录出处④:

摘录:《辞典》

别名:土石蚕、冬虫草、水苏(《广西药植名录》)。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野甘露的全草或根。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野甘露,又各:西南水苏。
直立草本,高25~6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长柔毛。茎直立,四方形,具纵沟。单叶对生,卵状心形,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叶缘有圆锯齿。花腋生或顶生,2~6朵排列成轮伞花序;花淡紫色,二唇形,下唇较阔。果由4个小坚果组成。

资源分布:生于旷野潮湿草地。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性味:《云南中草药》:咸微苦,凉。

功效与作用:①《云南中草药》:消炎解毒,拔脓。治疮疖,骨髓炎,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治肺结核。

出处:《云南中草药》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破布草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