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仙人掌

汉语拼音:Xiān Rén Zhǎnɡ 别名:凤尾簕、龙舌、平虑草、老鸦舌、神仙掌、霸王、观音掌、观音刺、霸王树、灿巴掌、火焰、火掌、刺巴掌、番花、麒麟花、佛手刺、避火簪 性味:苦;性寒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仙人掌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仙人掌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中华本草》

仙人掌的功效_仙人掌的用量和禁忌_仙人掌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凤尾簕、龙舌、平虑草、老鸦舌、神仙掌、霸王、观音掌、观音刺、霸王树、灿巴掌、火焰、火掌、刺巴掌、番花、麒麟花、佛手刺、避火簪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根及茎。

化学成分:栽培1年后,即可随用随采。绿仙人掌生药浆分析含果胶多糖和胶渗出物[1]。从全草分离提取得无羁萜酮(friedelin),无羁萜-3α-醇(friedelan.-3α-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和蒲公英赛醇(taraxerol)[ 2]。

汉语拼音:Xiān Rén Zhǎnɡ

原形态:1.多年生肉质植物,常丛生,灌木状,高0.5-3m。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有分枝,具节;茎节扁平,倒卵形至长圆形,长7-40cm,幼时鲜绿色,老时变蓝绿色,有时被白粉,其上散生小窠,每一窠上簇生数条针刺和多数倒生短刺毛;针刺黄色,杂以黄褐色斑纹。叶退化成钻状,早落。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茎节顶部边缘,鲜黄色,直径2-9cm ;花被片多数,外部的带绿色,向内渐变为花瓣状,广倒卵形;雄蕊多数,排成数轮,花丛浅黄色,花药2室;子房下位,1室,花柱粗壮,柱头6-8裂,白色。浆果多汁,倒卵形或梨形,紫红色,长5-7cm。种子多数。花期5-6月。

资源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沿海沙滩的空旷处,向阳干燥的山坡、石上、路旁或村庄。

性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或;或培干研末,3-6。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肺止咳。主胃痛;痞块;痢疾;喉痛;肺热咳嗽;肺痨咯血;吐血;痔血;疮疡疔疖;乳痈;痒腮;癣疾;蛇虫咬伤;烫伤;冻伤

各家论述:1.《本草求原》:消诸痞初起,洗痔。

归经:心;肺;胃经

出处:出自《纲目拾遗》。

注意:1.忌铁器。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别名:风尾(《广东新语》),龙舌(《桂乎县志》),平虑草、老鸦舌(《南安府志》),神仙掌,霸王(《本草求原》),观音掌(《贵州民间方药集》),观音刺(《广西中兽医药植》)。

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根及茎。
同属植物绿仙人掌亦同等入药。

原形态:灌木,高1~3米。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肉质,扁平,绿色,具节;每节卵形至矩圆形,长15~30厘米,光亮,散生多数瘤体,每一小瘤体上密生黄褐色卷曲的柔毛,并有利刺。叶肉质细小,披针形,先端尖细,紫红色,基部绿色,生于每个小瘤体的刺束之下,早落。花黄色,径达7~8厘米,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扁化茎顶部边缘;雄蕊多数,数轮排列,花药2室;雌蕊1,花柱白色,圆柱形,通常中空,柱头6裂。浆果,肉质,卵圆形,长5~7厘米,紫红色,被细硬毛;种子多数。
以上植物的花(神仙掌花)、果实(仙掌子),以及肉质茎的浆汁凝结物(玉芙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资源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味:苦,寒。
①《本草求原》:寒。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涩,性寒,无毒。
③《陆川本草》:性凉,味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痈,乳痈,疔疮,汤火伤,蛇伤。
①《本草求原》:消诸痞初起,洗痔。
②《分类草药性》:专治气痛,消肿毒、恶疮。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健胃滋养强壮剂,又可补脾,镇咳,安神。治心胃气痛,蛇伤,浮肿。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解热镇静剂。治喉痛,疗疔毒及烫伤,又治精神失常。外用治小儿急惊风。
⑤《陆川本草》:消炎解毒,排脓生肌。主治疮痈疖肿,咳嗽。
⑥《中国药植图鉴》:外皮捣烂可敷火伤,急性乳腺炎,并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
⑦《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⑧《闽东本草》:能去瘀,解肠毒,健胃,止痛,滋补,舒筋活络,疗伤止血。治肠风痔漏下血,肺痈,胃痛,跌打损伤。
⑨《广西中草药》:止泻。治肠炎腹泻。

用药禁忌:①《岭南杂记》:其汁入目,使人失明。
②《闽东本草》:虚寒者忌用。并忌铁器。

归经:《闽东本草》:入心、肺、胃三经。

出处:《纲目拾遗》

附方:①治久患胃痛:仙人掌根一至二两,配猪肚炖服。(《闽东本草》)
②治胃痛:仙人掌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或用仙人掌一两,切细,和牛肉二两炒吃。(《贵州草药》)
③治痞块腹痛:鲜仙人掌三两,去外面刺针,切细,炖肉服。外仍用仙人掌捣烂,和甜酒炒热,包患处。(《贵阳市秘方验方》)
④治急性菌痢:鲜仙人掌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肠痔泻血:仙人掌与甘草浸酒服。(《岭南采药录》)
⑥治支气管哮喘:仙人掌茎,去皮和棘刺,蘸蜂蜜适量熬服。每日一次,每次服药为本人手掌之1/2大小。症状消失即可停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治心悸失眠:仙人掌二两,捣绒取汁,冲白糖开水服。(《贵州草药》)
⑧治透掌疔(即脚掌心生疔):仙人掌鲜全草适量,麦粉适量,共捣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⑨沿乳痈初起结核,疼痛红肿:仙人掌焙热熨之。此法亦治牛程蹇(即石硬)。(《岭南采药录》)
⑩治腮腺炎,乳腺炎,疮疖痈肿:仙人掌鲜品去刺,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⑾治湿疹,黄水疮:仙人掌茎适量。烘干研粉,外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小儿白秃疮:仙人掌焙干为末,香油调涂。(《岭南采药录》)
⒀治火伤:仙人掌,用刀刮去外皮,捣烂后贴伤处,并用消毒过的布包好。(《福建民间草药》)
⒁治蛇虫咬伤:仙人掌全草,捣汁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摘录出处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仙巴掌、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

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Ker-Gawl.)Haw.,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汉语拼音:Xiān Rén Zhǎn

性味:苦,凉。

用法用量:鲜品1~2两;外用鲜品适量,去刺捣烂敷患处。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风尾竻(《广东新语》),龙舌(《桂乎县志》),平虑草、老鸦舌(《南安府志》),神仙掌,霸王(《本草求原》),观音掌(《贵州民间方药集》),观音刺(《广西中兽医药植》)。

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根及茎。

化学成分:茎、叶含三萜、苹果酸、琥珀酸。灰分中含24%碳酸钾。

汉语拼音:Xiān Rén Zhǎnɡ

原形态:灌木,高1~3米。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肉质,扁平,绿色,具节;每节卵形至矩圆形,长15~30厘米,光亮,散生多数瘤体,每一小瘤体上密生黄褐色卷曲的柔毛,并有利刺。叶肉质细小,披针形,先端尖细,紫红色,基部绿色,生于每个小瘤体的刺束之下,早落。花黄色,径达7~8厘米,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扁化茎顶部边缘;雄蕊多数,数轮排列,花药2室;雌蕊1,花柱白色,圆柱形,通常中空,柱头6裂。浆果,肉质,卵圆形,长5~7厘米,紫红色,被细硬毛;种子多数。

资源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功效与作用:①治疗冻伤

归经:《闽东本草》:"入心、肺、胃三经。"

出处:《纲目拾遗》

附方:①治久患胃痛:仙人掌根一至二两,配猪肚炖服。(《闽东本草》)

注意:①《岭南杂记》:"其汁入目,使人失明。"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仙人掌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