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雀榕叶

汉语拼音:Què Rónɡ Yè 别名:白米叶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雀榕叶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雀榕叶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出处②:

摘录:《辞典》

雀榕叶的功效_雀榕叶的用量和禁忌_雀榕叶的性味归经-医学资源分享网

别名:漆娘舅,漆舅、白来叶(《福建民间草药》)。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笔管榕的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笔管榕,又名:雀榕、笔管树、大叶榕树、山榕。
乔木,高5~9米。树皮呈暗赭色,稍平滑。叶互生,长椭圆形或矩圆形,长5~12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具基生3出脉,侧脉7~10对。花序托球形,有梗,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枝干上。雄花、瘿花和雌花同生于一个花序托中。雄花无梗,花被片3~4,雄蕊1:瘿花与雌花相似,花被片4~5。果实扁球形,成熟时淡红色,有斑点。

资源分布:生于山地、堤岸。分布台湾、福建、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功效与作用: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行气,除湿消疹。
②《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解毒,杀虫。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附方:①治漆疮:鲜雀榕叶一握。煎汤待温,洗涤。
②治湿疹:鲜雀棉叶一握。煎汤浴洗,日洗一、二次。
③治小儿鹅口疮:鲜雀榕叶煎汤,加入乳适量,洗口,日洗一、二次。(选方出《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漆娘舅,漆舅、白来叶(《福建民间草药》)。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笔管榕的叶。全年可采。

汉语拼音:Què Rónɡ Yè

原形态:笔管榕,又名:雀榕、笔管树、大叶榕树、山榕。

资源分布:生于山地、堤岸。分布台湾、福建、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功效与作用: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行气,除湿消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附方:①治漆疮:鲜雀榕叶一握。煎汤待温,洗涤。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白米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virens Ait .[F.wightana (Miq.)]Benth.]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笔管榕的叶。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

汉语拼音:Què Rónɡ Yè

原形态:乔木,高 5-17m。有板根或支柱根,幼时附生。叶互生;叶柄长1.5-6cm;托叶广卵形,长5-10cm,早落;叶片坚纸质,长椭圆形、长圆状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浅心形,长5-15cm,宽2-7.5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少有浅心形,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5-10对,在离叶缘网结,网脉两面不甚明显。隐头花序(榕果),花序托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已落叶的小枝上,近球形,直径5-10mm,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干后表面有皱纹;基生苞片3枚,卵圆形,先端钝,大部分合成盘状;总花梗长3-4mm,纤细;雄花、瘿花、雌花着生于同一花序托内壁;雄花着生于花序托近口部,少数,花被片4-5,线形,雄蕊1,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片3-4,花柱侧生,短于子房;雌花和瘿花相似,花被片4-5,花柱长于子房。瘦果,花柱延长。花、果期全年。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或绞汁涂。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主漆过敏;湿疹;鹅口疮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解热行气,除湿消疹。
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解毒,杀虫。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附方:①治漆疮: 鲜雀榕叶一握。煎汤待温,洗涤。②治湿疹: 鲜雀榕叶一握。煎汤浴洗,日洗一、二次。③治小儿鹅口疮: 鲜雀榕叶煎汤,加人乳适量,洗口,日洗一、二次。 (选方出《福建民间草药》)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雀榕叶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医师/免费咨询:

李润洲中医师,位于华佗故里/中药之都的安徽亳州,擅长以中医治疗常见疾病。免费咨询、免费诊断。请加微信联系!微信号:laoshenyi123 点此扫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来自大数据采集及用户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帖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请勿依据本内容自行用药,否则一切后果与本站无关,疾病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