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西洋参
,该词条内容主要介绍关于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 西洋参的词条内容均采摘于国内权威中药材汇编。
摘录出处①:
摘录:《辞典》
别名:西洋人参(《本草从新》),洋参(《药性考》),西参(《增订伪药条辨》),花旗参、广东人参(《中国药植志》)。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选取生长3~6年的根,于秋季挖采,除去分枝、须尾,晒干。喷水湿润,撞去外皮,再用硫黄熏之,晒干后,其色白起粉者,称为粉光西洋参。挖起后即连皮晒干或烘干者,为原皮西洋参。
原形态:多年生草木,全体无毛。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茎圆柱形,长约25厘米,有纵条纹,或略具棱。掌状5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长5~7厘米;小叶片膜质,广卵形至倒卵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突尖,边缘具粗锯齿,基部楔形,最下两小叶最小;小叶柄长约1.5厘米,最下二小叶柄较短或近于无柄。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较叶柄稍长或近于等长;伞形花序,花多数,花梗细短,基部有卵形小苞片1枚;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裂片钝头,萼筒基部有三角形小苞片1枚;花瓣5,绿白色,矩圆形;雄蕊5,花丝基部稍宽,花药卵形至矩圆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呈叉状,下部合生;花盘肉质环状。浆果扁圆形,成对状,熟时鲜红色,果柄伸长。花期7月。果熟期9月。
资源分布:原产北美,我国亦有栽培。
性状鉴别:干燥根略呈圆柱形而带纺锤状,长2~6厘米,粗0.5~1厘米,外表现细横纹及不规则的纵皱,顶端的细纹较密而呈环状。折断面平坦,淡黄色,有暗色形成层环,并散有多数红棕色树脂管及细管。由于加工不同,一般分为粉光西洋参及原皮西洋参二类,每类又因野生和栽培而有不同:
①粉光西洋参
野生者形较小,或有分歧,色白而光,外表横纹细密。体轻。气香而浓,味微甜带苦。栽培者,皮色白,细纹不及野生者紧密。体重质坚而味淡。
②原皮西洋参
野生者形粗如大拇指,或较小。外表土黄色,横纹色黑而细密。内部黄白色。体质轻松。气香味浓,品质优良。栽培者,形与野生者相似,但外皮淡黄,皮细,横纹不黑而较疏。体质结实而沉重。味较淡。以上二种均以条匀、质硬、体轻、表面横纹紧密、气清香、味浓者为佳。一般又以野生者为上品,栽培者次之。
主产美国、加拿大及法国。
性味:甘微苦,凉。
①《本草从新》:苦微甘,寒。
②《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凉,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另煎和服),0.8~2钱。
功效与作用: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
①《本草从新》: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②《药性考》:补阴退热。姜制益气,扶正气。
③《本草再新》: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气虚呵喘,失血,劳伤,固精安神,生产诸虚。
④《本草求原》:清肺肾,凉心脾以降火,消暑,解酒。
⑧《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
用药禁忌: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从新》:脏寒者服之,即作腹痛,郁火服之,火不透发,反生寒热。
②《纲目拾遗》:忌铁器及火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出处:《纲目》
附方:治肠红:西洋参蒸桂圆服之。(《类聚要方》)
摘录出处②:
摘录:《中国药典》
英文名: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
药材基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均系栽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汉语拼音:Xī Yán Shēn
性状鉴别: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疔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本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性味:甘、微苦,凉。
用法用量:3~6g。
功效与作用: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用药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
归经:归心、肺、肾经。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疔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本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炮制:去芦,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摘录出处③:
摘录:《中华本草》
别名:西洋人参、洋参、西参、花旗参、广东人参
英文名:American Ginsen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quinquefolium L.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采收和储藏:9月下旬采收,把参根泥土冲洗干净,置于室外稍风干,放进干燥室干燥架上,摊薄,加温或红外线干燥,开始温度保持21-22℃每日使温度略略增加,并行翻动,适时排潮,最后干燥的温度不宜超过33℃,3星期至1个月时间干透,按大、中、小分等或加工成各种等级洋参。
化学成分:根茎含甙类,主要是人参皂甙(Panaquilon);又含挥发油、树脂等。含总皂甙6.4%-7.3%,水解主要得到人参二醇;另含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辽宁栽培品中含人参皂甙(ginsenosides)Rb1、Rb2、Rd、Re、Rf、Rg1、Rg2、Rg3、Rh1、R。和RA0,亦有报道Rc。此外,含胡萝卜甙(daucosterin)、齐墩果酸、豆甾烯醇(stigmast-5-en-3ol)、豆甾-3,5-二烯-7-酮(stigmast-3,5-diene-7-one)。栽培品尚含挥发油、油脂、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挥发油中已鉴定出32种成分,其中β-金合欢烯含量最高为26.05%,其次为十六烷8.9%和β-古芸烯7.89%,另外含量在1%以上的尚有己酸、十二烷、长叶薄荷酮、长叶烯、β-甜没药烯、反丁香烯、3-苯基-十一烷、6-苯基-十二烷、4-苯基-十二烷、3-苯基-十二烷、2-苯基-十二烷。油脂中含有己酸、辛酸、庚酸、壬酸、十五酸、十六酸、十七酸、十八酸、十八烯酸、十八二烯酸、9,12,15-十八三烯酸、8-甲基癸酸,亦有报道尚含乙酸。氨基酸有17种以上,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另组氨酸和精氨酸等。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铬、铜、硼、锰、锶、和锌,另含钙、钾、镁、磷几种人体宏量元素。有报道自西洋参根中尚得到假人参皂甙-F11(pseudoginsenoside-F11)。
汉语拼音:Xī Yánɡ Shēn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30cm。根肉质,纺锤形,时有分枝。茎圆柱形,具纵条纹。掌状复叶,通常3-4枚轮生茎顶;叶柄压扁状,长5-7cm;小叶通常5,稀7片,下方2片较小;小叶柄长1-2cm;小叶片倒卵形、宽卵形或阔椭圆形,长4-9cm,宽2-5cm,先端急尾尖,基部下延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叶脉有稀疏细刚毛。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有20-80多朵小花集成圆球形,总药梗长10-20cm,苞片卵形;萼钟状,绿色,5齿裂;花冠绿白色,5瓣,长圆形;雄蕊5,花丝基部稍扁;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环状花盘,肉质。核果状浆果,扁球形,多数,含集成头状,成熟时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6-9月。
资源分布:我国东北及北京、西安、江西等地有栽培。原产北美。
性状鉴别:性状鉴别 全须生晒洋参的主根圆柱形或短圆柱形,下部有分歧状支根,有时下部无支根分歧则主根,有时下部无支根分歧则主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长1.5-9cm,直径0.5-3cm;外表淡黄色或土黄色,有必集的细环纹,另有纵皱及少数横长皮孔。根茎已除去或部分殖留,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0.1-1.3cm,直径0.1-1cm,具1-4个凹窝状茎痕,不定根有时可见。支根无或2-6个,具须根,上有疣状突起。质硬脆,断面淡黄白色,有棕色或棕黄构环,皮部散有橙红色或红棕色小点,有放射状裂隙。气微香,味苦微甘。
全须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功效与作用: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主气虚阴专火旺,咳嗽痰血,虚热烦烦倦,内热消渴,口燥烟干
各家论述:1.《本草求原》:肺气本于肾,凡益肺气之药,多带微寒,但此则苦寒,唯火盛伤气,咳嗽痰血,劳伤失精者宜之。
2.《医学衷中参西录》: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惟白虎加人参汤中之人参,仍宜用党参,而不可代以西洋参,以其不若党参具有升发之力,能助石膏逐邪外出也。且《本经》谓人参味甘,未尝言苦,适与党参之味相符,是以古之人参,即今之党参,若西洋参与高丽参,其味皆甘而兼苦,故用于古方不宜也。
3.《增订伪药条辨》:西参滋阴降火,东参提气助火,效用相反,凡是阴虚
用药禁忌: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1.《本草从新》:脏寒者服之,即作腹痛,郁火服之,火不透发,反生寒热。
2.《纲目拾遗》:忌铁器及火炒。不宜与藜芦同用。
归经:归肺;胃;心;肾经
出处:1.《本草纲目拾遗》:西洋参,若对半擘开者,名片参,不佳。反藜芦。入药选皮细洁,切开中心不黑,紧实而大者良。近日有嫌其性寒,饭锅上蒸数十次而用者,或用桂圆肉拌蒸而用者。
2.《增订伪药条辨》:西洋参,欲鉴别其真伪,必须分气味、形色、性质。真光西参,色白,质轻,性松,气清芬,切片内层肉纹有细微菊花心之纹眼,味初嚼则苦,渐含则兼甘味,口觉甚清爽,气味能久留口中。若副光伪参,色虽白,质重而坚,内层
性状:性状鉴别 全须生晒洋参的主根圆柱形或短圆柱形,下部有分歧状支根,有时下部无支根分歧则主根,有时下部无支根分歧则主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长1.5-9cm,直径0.5-3cm;外表淡黄色或土黄色,有必集的细环纹,另有纵皱及少数横长皮孔。根茎已除去或部分殖留,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0.1-1.3cm,直径0.1-1cm,具1-4个凹窝状茎痕,不定根有时可见。支根无或2-6个,具须根,上有疣状突起。质硬脆,断面淡黄白色,有棕色或棕黄构环,皮部散有橙红色或红棕色小点,有放射状裂隙。气微香,味苦微甘。
炮制:原药去芦,用清水喷潮,覆盖湿布,润透,夏秋润2天,冬春润3天,取出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注意: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摘录出处④: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别名:西洋人参(《本草从新》),洋参(《药性考》),西参(《增订伪药条辨》),花旗参、广东人参(《中国药植志》)。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选取生长3~6年的根,于秋季挖采,除去分枝、须尾,晒干。喷水湿润,撞去外皮,再用硫黄熏之,晒干后,其色白起粉者,称为"粉光西洋参"。挖起后即连皮晒干或烘干者,为"原皮西洋参"。
化学成分:根茎含人参皂甙Ro、Rb1、Rb2、Rc、Rd、Re、Rg1以及假人参皂甙F1(pseudoginsenosideF11),尚含精氨酸、天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又含挥发油、树脂等。
汉语拼音:Xī Yánɡ Shēn
原形态:多年生草木,全体无毛。根肉质,纺锤形,有时呈分歧状。根茎短。茎圆柱形,长约25厘米,有纵条纹,或略具棱。掌状5出复叶,通常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长5~7厘米;小叶片膜质,广卵形至倒卵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突尖,边缘具粗锯齿,基部楔形,最下两小叶最小;小叶柄长约1.5厘米,最下二小叶柄较短或近于无柄。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较叶柄稍长或近于等长;伞形花序,花多数,花梗细短,基部有卵形小苞片1枚;萼绿色,钟状,先端5齿裂,裂片钝头,萼筒基部有三角形小苞片1枚;花瓣5,绿白色,矩圆形;雄蕊5,花丝基部稍宽,花药卵形至矩圆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上部分离呈叉状,下部合生;花盘肉质环状。浆果扁圆形,成对状,熟时鲜红色,果柄伸长。花期7月。果熟期9月。
资源分布:原产北美,我国亦有栽培。
性味:甘微苦,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另煎和服),0.8~2钱。
功效与作用: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出处:《纲目》
附方:治肠红:西洋参蒸桂圆服之。(《类聚要方》)
性状:干燥根略呈圆柱形而带纺锤状,长2~6厘米,粗0.5~1厘米,外表现细横纹及不规则的纵皱,顶端的细纹较密而呈环状。折断面平坦,淡黄色,有暗色形成层环,并散有多数红棕色树脂管及细管。由于加工不同,一般分为粉光西洋参及原皮西洋参二类,每类又因野生和栽培而有不同:
炮制:原药用清水喷潮,覆盖湿布,夏秋润2天,冬春润3天,取出切片,晾干。
注意: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编者后记:
以上是关于中药材 西洋参的详细内容和介绍,该词条由医学士秘方网www.yixueshi.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