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室的气味常由病人身体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散发于室内所形成,临床根据其气味的特点就能了解病人所感受的邪气性质和病情的轻重。
①血腥味
【闻诊】病室充满血腥气味。
【临床意义】说明患者曾有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产后大出血等。通常因寒而致的出血多呈血腥气,因热而致出血多为腥臭之气。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止血之法及方药。
②腐臭、尸臭味
【闻诊】病室有难闻的腐臭、尸臭气味,如同尸体腐烂之气。
【临床意义】此多为脏腑衰败,病属危重。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③烂苹果味
【闻诊】病室有烂苹果味,现代医学称其为“酮体味”。
【临床意义】此见于消渴病之重症。多由热邪炽盛,阴液大伤,湿热熏蒸所致。此外,亦可见于重度妊娠恶阻之人,因频繁呕吐,阴液大伤,而胃热炽盛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④臊臭味
【闻诊】病室有尿臊之臭味。
【临床意义】此多为水气病的晚期。多由脾肾衰败而湿热浊气内蕴之正衰邪恋所致。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⑤酸腐味
【闻诊】病室常有酸腐之气。
【临床意义】此多为表邪入里化热,热结胃肠,与肠道糟粕互结之阳明腑实证。如《瘟疫明辨・卷一》指出:“风寒之气从外收敛入内,病无臭气触入,间有作臭气,必待数日转阳明腑证之时,亦只作腐气,不作尸气……”
【治法】宜峻下热结,方用大承气汤加减。
⑥臭秽味
【闻诊】病室出现臭秽之气。
【临床意义】此多见于感受温热疫病之气的患者。多由脏腑气血受疫气熏蒸而败坏所致。正如《瘟疫明辨・卷一》所说:“瘟疫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专作尸气,不作腐气。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生气则香,得败气则臭。瘟疫,败气也。人受之,自脏腑蒸出于肌表,气血津液逄蒸而败,因败而溢,溢出有盛衰,充塞有远近也……若瘟疫乃天地之杂气,非臊、非腥、非腐,其触人不可名状,非鼻观精者,不能辨之。”另外,中风或其他疾病而致昏迷的患者,因二便失禁,病室也常有臭秽之气。
【治法】宜清温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⑦酸臭味
【闻诊】病室有酸臭气味。
【临床意义】此多见于久病活动不便,汗出不断而又未能洗浴的患者。
【治法】应根据临床具体病证,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
综上所述,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气血调畅,水谷运化协调,不会产生异常气味。只有当外邪侵袭人体或脏腑功能活动紊乱时,人体的气血、津液受邪气的熏扰而会产生各种不良的气味。但由于病邪不同,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不同,所表现于外的异常气味就有差异,临床我们根据其气味特点和所在部位,就能分辨其病因、病性及病变部位。一般来说,气味腐烂臭秽,多属实热证;气味腥污则多属虚寒证。若其味臭如败卵,或如腐尸恶味,常是脏腑衰败的凶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