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让简介 崔公让医生/药师详细介绍?关于该医生/药师的详细资料和具体介绍,请您看下面的详细内容,期中包括个人资料、业务领域、主治范围、学术成果、获奖情况等。
个人资料
教育经历
1957年,考入漯河市高中,高中二年级时辍学。后考入河南中医学院学徒班,同时授业于河南省职工业余医大。
1972年,参加山东中医药大学尚德俊教授举办的脉管炎学习班,为期一个月。
诊治范围
擅长诊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硬塞症、肢体动脉栓塞、肢体静脉栓塞、肺栓塞、糖尿病坏疽、血管瘤、大动脉炎、痛风性关节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淋巴水肿、红斑性肢痛症及变态性血管炎性疾病等。
研究方向
从事周围血管疾病临床与科学研究。
工作经历
1956年,分配到十五里店小学,任教师。
1958年,在郑州市一所小学任教。
1962年,留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名誉主任。
科研成果
1978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获河南省重大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周围血管疾病与微量元索相关性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10月,发表《微量元素与脉管炎关系的研讨》《从免疫学观点研讨脉管炎的发病原因》两篇文章,均获优秀论文奖。
荣誉称号
学术思想
1、法于自然,和于术数
崔公让是“人法于自然”的忠实信仰者。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在两千余年前就已提出“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他特别强调“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道者,就是自然变化的法则与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都来源于自然之道,治病所用之药都向大自然索取,生物生存生活最重要的物质空气更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人类之所以要结为社会,也完全是因利用自然的一致性,所以自然是人的根髓。孔子在《中庸》中云:“天命之谓道,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老子认为“道”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历代学者对老子的“道”都有充分的发挥。虽然“道”难以言清,又不可明视,只存在于“至虚极,守静笃”状态下的自心之中,但我们可以将“道”概括为宇宙生成的机理。老子曾以定理形式将其表示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实际上是道为一,道是无差别的宇宙元素,所以是一,没有相对之物。这个“一”人们比之为一个易于理解的形象物,亦称“气”。而气因自然力又分为两种,其对立而相互依存的能量即为“阴阳”,即一生二;阴阳相合,生出新的阴阳是二生三;新的阴阳又结合而再生,终至无穷,是为三生万物。为此崔公让常讲,以上哲理可以用《内经》中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灵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概括之。
2、忠恕之道,为医之本
忠恕思想是东方哲学的轴心。忠就是中心,把心放于正中。恕就是如心,将心比心。忠和恕是统一的,忠是从正面讲的,恕是从反面讲的。忠恕思想就是和谐思想。作为医者,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人。“医者,意也。”医既要调和社会,又得调和医患,同时还需调和疾病,医更应调和自己。在这种“忠”“恕”思想指导下,崔公让特别强调,为医者要仁术,需以仁的思想来对待患者,即所谓和谐就是平衡,具体到医学,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他在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时,除仁术贯穿于对患者认真体查、对症施药、关心爱护外,在理法方药施治中,亦可处处体会到他的学术思想。
3、精、气、神为生命之源
崔公让对精、气、神的重要性特别强调。精为人身之本,所以不少疾病的发生与“精”有着明显关系,“精者先天之本”。他认为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总病机是:肾阳虚,脾阳虚,肺气不充,心气不足,阳气不能达四末,精血不能濡养肌肤,致使肌肤枯稿发生坏疽或溃疡;若寒湿聚于内瘀久化热,热则肉腐成为湿性坏疽。治疗应温肾阳健脾阳以治其本,清热解毒化瘀以治其标,标本同治相得益彰。气是人体的动力,补气时要注意“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法则。诊查时要着重观察病人之神,善诊者察色按脉,区别阴阳、气色、形体的变化,这样才可以反映一个患者的精与气,而这种气色、形体的变化,即是神。
4、治瘀贯穿周围血管疾病的始末
周围血管疾病以“瘀”论治。对“瘀”的概念,当代学者结合医学古籍,概括为:痛为血痪,久病入络之血为之血瘀,污秽之血为之血瘀,离经之血为之血瘀。这些血“瘀”的概念在周围血管疾病中,无论是动脉瘀或静脉瘀,都可充分体现出来。肢体动脉血管疾病发病之本为寒气客侵,阳气不足;发病之标为肉腐骨脱;治疗之法宜温阳散寒。但在肢体动脉血管缺血性疾病中,多数为久病人络之血所致之血瘀,长期污秽之血所致之血瘀,以及离经之血导致的血瘀,因不通而痛,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瘀”。既已成瘀,应予散瘀,瘀去则风寒湿热就无遗留之迹点。崔公让在治疗此类疾病时,总原则为疏通气血,令其条达。
5、中西医结合诊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必然性
周围血管疾病这一学科是由中医外科分支而来。中西医由于其产生的区域背景、文化之不同,两者有着极大的差异。由于其都是为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的手段,所以也具有其共性。中医属传统医学,西医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相结合的科学结晶。这两种医学在思维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观察方法诸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周围血管疾病诊疗的临床工作中,两种医学均不可偏废,于是形成了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崔公让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从事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与研究的。
学术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部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副主任
河南省医师学会理事